新闻中心

纸媒报道

湖北日报:湖北蕲春林业产业的低碳足迹

发布时间:2011-11-01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蕲春林业产业的低碳足迹

 记者李高产 见习记者杨康

    在湖北蕲春县,有一个产业园,园区内的企业不仅结果低碳,生产过程也低碳,因此2009年11月被省林业厅授牌为“湖北现代林业蕲春低碳经济产业园”。
    蕲春县是药圣李时珍的故乡,县域面积239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2万亩,林地面积155.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40%。因为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是蕲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出路。蕲春县林业局局长胡文中透露,2006年之前,湖北高校80%的办公家具都产自蕲春。
    目前,深圳燕加隆集团、蕲春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等是园区内的主体企业。这些企业属于典型的“木头经济”,但他们在消耗木头的同时,却培育出了更多的林木,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了储碳固碳功能。

                                                                                                   对于企业而言,低碳经济的实现首要靠技术

    燕加隆集团董事长何贻信说,“对于企业来说,低碳经济的实现首要靠技术,‘一拍即合’锁扣技术是燕加隆的低碳个性。”
    对燕加隆集团,许多人也许并不熟悉。对其所生产的森诺·韦尔地板,消费者也只是偶尔能在公交车上看到他们的广告。但在国际市场上,世界500强企业、美国Mohawk集团下属企业U-nilin公司却屡次阻击它。更难以置信的是,Unilin公司屡次败诉。
    在何贻信看来,燕加隆集团之所以能够胜诉,是因为燕加隆集团掌握了地板产业的锁扣技术。锁扣技术是整个地板产业的核心技术,这个技术就像计算机行业的CPU,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核心知识产权。
    何贻信说:“地板行业属于传统行业,越是传统行业越不容易形成产业核心知识产权,而一旦形成,其专利的独占性、价值性、生命力都更强,且不容易更新换代。加之这个产业是民生产业,市场容量庞大,其价值一点也不亚于高新技术产业。”
    在燕加隆开发出“一拍即合”垂直锁入技术之前,全世界地板的锁扣技术都是Unilin公司的水平锁入技术,中国地板生产企业每销售1平方米地板需支付1美元的专利使用费,中国企业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就这样被外国公司轻松地拿走了。
    单位资源、能源消耗能创造出更多的产值,这本身就是一种低碳。而燕加隆因拥有“一拍即合”锁扣技术,其生产的地板不仅不用支付专利使用费,还可以授权给其他地板生产企业使用,每年获得1000多万元的专利费。

    企业内部的循环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另一个特点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是低碳经济的另外一个重要内涵。蕲春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和燕加隆集团把这种理念深深地植入到了企业内部的循环生产中。记者在参观他们的厂房后发现,他们的锅炉里燃烧的不是煤炭,而是树皮、树枝、秸秆等农林剩余物。
何贻信说:“以前我们的锅炉里燃烧的也是煤炭,每年4万吨左右的煤炭需要一笔不小的采购费用。而我们加工地板后剩下的树皮却是一种垃圾,处理起来很麻烦。后来经过一番改造,我们的锅炉改用燃烧树皮,这不仅节省了购买煤炭的成本,同时也让垃圾变成了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减少了煤炭的消耗和碳排放。”
    与燕加隆行具有同一生产理念的是蕲春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凯迪公司是国内著名的林电一体化公司,其主要生产模式是利用农林剩余物等资源进行发电,供给国家电网,将锅炉燃烧后的灰渣卖给水泥、有机肥生产企业。
    目前,蕲春凯迪电厂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蕲春投资,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农林剩余物资源。现在凯迪电厂发电一半靠农业剩余物(稻壳、秸秆、棉秆等),一半靠林业剩余物(树皮、树枝、木耳棒等)。
目前,制约该电厂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原料。不过,该电厂相关负责人也强调,原料不足并不是个资源概念,而是个成本概念。
    尽管农林剩余物不怎么值钱,但由于农林剩余物的价值/重量比小,原料的收购半径超过100公里,企业的利润就很微薄了。现在,该电厂发电所需的原材料70%在100公里以内,30%在100公里以外。“长期来看,还是要靠当地的资源维持企业的运转,靠外调原料企业很难挣到钱。蕲春20万亩的芭茅资源是我们的突破方向。这种资源可循环再生。”

    做好林业产业,需要控制企业扩张速度

    林业产业是个资源依赖型产业,企业加工的资源越多,挣的钱也就越多,但若资源出现了枯竭,产业发展步伐就会放慢。
    蕲春县副县长陈跃新告诉记者,在燕加隆集团进驻蕲春之前,蕲春林业产业曾走过一段时间的下坡路,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蕲春的林业资源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林业产业要获得良性发展,资源的增加速度和产业的扩张速度必须协调起来。
    何贻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进驻之时,就极为强调原料林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在蕲春周边建立了30万亩原料林基地。除此之外,燕加隆还严格控制自己的扩张速度。“很多人觉得我这样太保守了,但我们主要还是基于资源存量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
    何贻信说:“燕加隆要扩大生产,不过是加几条生产线的事,但我们若盲目扩大生产的话,必然会有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乱砍滥伐,这就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燕加隆目前的产能与资源存量基本上是对等的。”
    蕲春凯迪电厂遵循的是同样的发展思路。因为担心收购会造成乱砍滥伐,凯迪在春夏季都拒绝采购薪材,同时加大对芭茅、棉秆等可再生农业资源的使用量。
    不过,蕲春周边的芭茅、棉秆等资源虽然丰富,发电效率不低,但是收割成本比较高,现在的劳动力成本每天最低要100元以上,再加上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企业发电几乎没什么利润。即使如此,企业也不能去压缩劳动力的工资,而只能用机器设备来提高收割效率。
   按照凯迪的设想,未来凯迪希望通过采购机械设备,加大对黄梅、浠水、武穴等县市的芭茅、棉秆等资源的机械化收割,降低原料的收割成本。如此,一个农林资源与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得以稳固建立。